Skip to main content
235 Topics

TOLR的用途 TOLR是优化操作数,与公差敏感度分析有关,目的是返回公差敏感度分析的统计结果,并将这个结果加入到优化过程中。 但实际上,包含了compensation过程的公差分析其实就是不同扰动条件下的优化过程。 所以TOLR也可以用做一些需要事先经过优化才能得到的参数,当作优化操作数来用。 TOLR的使用要添加什么 在这一部分讨论的TOLR的使用,与公差没有关系,只要用TOLR背后的优化过程,因此会包含自定义公差脚本部分(因为前一个优化和主要的优化所使用的merit function不同), Tolerancing script中的内容是定义如何补偿及优化的。 这里主要用到: CLEARCOMP (remove variables) COMP (set veriables) LOADMERIT (choose merit function) OPTIMIZE 案例及比较 在Analyze> Prescription Data> General Dataz 中汇报的 back focus length 是paraxial data,没有相应的操作数,这里利用TOLR来返回这一数据。 准备: 前一个优化要用的评价函数十分简单, 建立并保存 .MF 文件 。第一个操作数是用来评价BFL的计算,目标是使中心视场近轴光线在像面高度为0。第二个操作数用来计算厚度值的。分别保存为 merit1.mf merit2.mf 打开Tolerance> Tolerancing Set-up> Mode: Sensitivity Criterion> Criterion: User Script/ Script: New 新建一个TSC 文件, 并保存 在选好的Tolerancing界面点击SAVE,保存为 TOLR006.TOP, 这个文件名的format必须符合TOLRXXX的形式。 到这里设置已完成可以直接使用, 比较得出返回的值在各个分析中一致

本文章介紹了: Field Curvature/Distortion分析的文字區塊中Distortion Focal Length的定義 使用Single Ray Trace驗證 介紹用ZPL中的PLOT、RAYTRACE指令 用ZPL簡單的驗證Distortion Focal Length的定義文章發布時間:September 23, 2015 系統分析功能中的Distortion Focal Length 當我們在OpticStudio中打開Field Curvature/Distortion分析功能時,會在文字區塊中看到這個參數,有些使用者會好奇這是什麼參數,為什麼他與狀態列上的有效焦距EFFL不同。請開啟範例檔:\Zemax\Samples\Sequential\Objectives\Double Gauss 28 degree field.zmx請開啟Analyze Ribbon > Aberration > Field Curvature and Distortion,並記得在Settings中設定使用主波長2,也就是0.587 um。(這是為了與之後我們撰寫ZPL時使用相同的波長驗證)點擊一下視窗下方的Text標籤,並找到如下的Distortion focal length參數。 可以很輕易的發現他與整個主視窗下方的狀態列上的EFFL數值不同。 什麼是Distortion Focal Length 要瞭解Distortion Focal Length,首先我們先查看Help檔案。 根據上面反白的文字,系統會先追跡小視場,然後其他較大視場的入射光線再根據Yref=f*TAN(theta)放大。其中f就是在小視場下計算的,我們可以用追跡工具Single Ray Trace簡單的驗證: (請注意波長為2) 由於此範例最大視場為14度,因此Hy = 0.0001代表0.0014度,Px = Py = 0代表chief ray,可看到第7個面的像高為2.4271401744E-003。我們把公式轉換為f = Yref / TAN(theta) = 2.4271401744E-003 / TAN(0.0014 degree) = 99.3320630可發現與Field Curvature/Distortion分析功能文字區塊所顯示的數字一致。 Zemax編

大家好, 我目前在尝试复现和《Flat metaform near-eye visor》这篇文献的工作类似的光学系统。论文中的反射式超透镜我改成了透射式超透镜,参数也做了一些修改。如果全部在序列模式下建模,得到的效果大概如图所示。 探索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用序列模式下的“网格相位”去定义超透镜比较合理,用非序列模式下的探测器去探测成像效果会更好。(这个结论我不确定是否正确,我邮件询问过文章作者,他说是在非序列模式下建模模拟的,但作者找不到原来的文件了。我在非序列模式下确实没有找到可以模拟超透镜的元件,所以目前的想法是在序列模式下添加两个非序列元件,分别是“矩形光源”和“矩形探测器”) 看了一下用户手册,发现序列模式下的元件和非序列模式下的光源与探测器作用似乎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非序列模式下的“矩形光源”并不会与序列模式下的“网格相位”相互作用,尝试对照用户手册中去设置输入端与输出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想要询问大家的问题是, ①是否可以在非序列模式下建立一个像序列模式下“网格相位”一样的元件呢?这样的话整个光学系统都可以在非序列模式下进行模拟。我调研了一下似乎可以用网格矢高表面,但老是会遇到问题。 ②如果①不可行,那像我目前在序列模式下添加非序列元件,要怎样才能让两种元件产生交互呢? 附上我目前做的文件以及超透镜的相位数据文件。 非常感谢各位的帮助!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 Zemax 的关注与支持! 我们将在以下时间开展本次的网络研讨会,您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进行本研讨会的注册。并且,您可以在我们全新的 Zemax 社区论坛上,事先或者结束后针对本次研讨会的内容对演讲者进行提问,也请自由留言进行交流。 时间 :2022 年 8 月 17 日(周三) 16:00-17:00 参与链接 : https://v.ansys.com.cn/live/IAu0Rjy9 内容摘要: 在这次网络研讨会中,我们将研究 Ansys光学工具组合如何为超表面或超透镜的设计提供一个完整的工作流。这些革命性的超薄光学元件可用于操纵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光,用于许多应用,包括智能手机摄像头、AR/MR、3D传感和人脸识别。由于超表面的亚波长特性,使用电磁场求解器(Ansys Lumerical FDTD/RCWA)的组合来准确仿真超表面的相位和场轮廓至关重要,然后再结合光线追迹(Zemax OpticStudio)将其优化至需求的镜头规格。 演示者 : 陈媛 | Ansys/Zemax应用工程师 法国高等光学学校硕士 , 在2020年加入Zemax,现为Ansys系统事业部光学产品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内容包括全球客户的技术支持,Zemax中文论坛的技术内容创作和推广。 陈致豪 | Ansys/Lumerical应用工程师 大学就读於台湾清华大学电机系,在 2020年加入Ansys/Lumerical担任应用工程师,熟悉FDTD和MODE仿真工具。主要负责内容包括亚太地区客户的技术支持,帮助客户排除问题以及实现仿真目标,同时也协助介绍和推广公司产品,不定期参加或协助举办研讨会,分享光子学相关领域的产品应用实例。

Most helpful members this week

Badge winners

Show all badges

Cookie policy

We use cookies to enhance and personalize your experience. If you accept you agree to our full cookie policy. Learn more about our cookies.

 
Cookie settings